在華爾街的萬神殿中,充斥著數學家、宏觀預言家和冷酷的資本獵手。但在這群天才與狂人之間,卻出現了一個異類。他從不理會經濟預測,也鮮少拜訪上市公司CEO。他獲取投資靈感的最佳場所,是超級市場、購物中心,以及他太太的衣櫃。 他,就是彼得·林區(Peter Lynch)——富達麥哲倫基金(Fidelity Magellan Fund)的傳奇基金經理。在1977年至1990年的13年間,他創造了**年化回報率高達29.2%**的投資奇蹟,將一個無人問津的小基金,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巨無霸。 他的故事,是對所有華爾街精英的終極反叛。他用無可辯駁的業績證明:最頂級的投資智慧,並非來自於複雜的金融模型,而是源於對日常生活的敏銳觀察。今天,我們就來解構這位「平民股神」,看看他是如何將「常識」變成一台超級賺錢機器。 高球場的啟蒙 林區的投資之路,始於一個意想不到的地方——高爾夫球場。為了幫補家計,年僅11歲的林區就開始在高球場擔任球僮(Caddy)。這個身份,讓他得以近距離接觸到當時許多公司的總裁和高管。 他並非去偷聽什麼內幕消息,而是去聆聽這些行業頂尖人物,如何談論自己的生意、如何看待行業的未來。他發現,這些身處一線的管理者,對市場的觸覺遠比報紙上的分析師要敏銳得多。19歲那年,他用自己做球僮賺來的錢,加上獎學金,買入了他人生第一隻股票——飛虎航空(Flying Tiger Airlines)。他買入的理由很簡單:他從那些高管口中得知,航空貨運的前景極佳。幾年後,這隻股票為他帶來了十倍的回報,也讓他堅信,最好的投資靈感,來自於真實的世界,而非象牙塔。 13年27倍的奇蹟 林區的勤奮程度堪稱恐怖。他每年要閱讀超過700份年報,拜訪超過200家公司。他的投資組合極度分散,一度同時持有超過1400隻股票。他從不拘泥於任何一種投資風格,無論是增長股、價值股、週期股,只要他認為有潛力,都會納入囊中。當他於1990年,以46歲之齡宣布退休時,麥哲倫基金的資產規模已暴增至140億美元,增長超過770倍,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股票基金。 「常識投資法」——在太太的絲襪中發現十倍股 林區的投資哲學,可以用一句話概括:「投資於你所了解的東西」(Invest in what you know)。 他堅信,普通投資者相對於專業人士,擁有一個巨大的「主場優勢」——那就是對身邊產品和服務的切身體驗。..The post 華爾街傳說_從老婆對絲襪發現十倍股 平民股神Peter Lynch 用行街方式戰勝華爾街 appeared first on 經濟一週.